|

对于Nas的追求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。最早是通过一个联通的猫,路由器一体机做下载和共享,效率自然不高。后来乘着Raspberry Pi的春风,弄了一个一代Raspberry Pi来进行脱机下载,smb共享,ss 代理等各种工作。但是众所周知,Raspberry的usb2.0本来效率就不高,还要和那可怜的100M网口分总线。普通的1080p MKV通过nfs分享给高清机顶盒还勉强能看,碰到原盘就彻底变“卡通”了。更不爽的是,不论是aria2还是transmission,下载超过3M必然死机,不得不限速。但是总的说来raspberry Pi带来的可玩性还是充满乐趣的。
想换一个真正的nas,一直觉得预算太高,通不过家里领导的审批。群晖机器4k不说,硬盘4块红盘下来也要4k。
突然在色魔张大妈那里看到希捷3T的硬盘只要500左右,又机缘巧合知道了万由,来两块3T加上万由,预算不过两千出头。在加上家里正好换房装修,于是顺利通过审批。
索要高级码,购买,周末不发货,周一发货,周三顺利收到,折腾各类配置,小一个礼拜了。
包装看上去大气上档次!
配套螺丝非常贴心!
说说装DSM的过程吧:
- 首先,需要一个启动盘(u盘或者内置硬盘),但是这个启动盘不能是你硬盘,因为硬盘上要装DSM;
- DSM是在用XPEnoboot引导后,安装到所有内置硬盘的,当你未来添加一个硬盘(内置),DSM都会安装其中,保证任何一块盘撤走后还能继续使用;
- 内置8G的ssd可以用来安装引导,但是我没有想到查询他VID和PID的方法,照成启动安装DSM后,内置ssd也被认为是一块硬盘,也安装了DSM,然后覆盖了原来的启动,不能正确引导。
- 最后找了一个淘汰的512M的u盘,查询vid和pid,顺利修改syslinux.cfg,用RoadkilsDiskImge写入引导,顺利启动。
- 修改MAC地址,使用论坛提供的SN和MAC计算器,选择DS3615xs,算出的MAC和SN要记下。因为每次都是随机生成,不记下来下次又不一样了。用老毛桃WinPE进入MaxDos,注意u盘不要是ntfs格式,没有驱动不能读取。
家里早没有台式机了,只能用电视+hdmi来操作。
顺利启动DSM后,涉及到硬盘格式化,Raid等。我的思路是,数据是宝贵的,但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平等的。对于照片,文档,其重要性自然远远大于下载的音乐和视频。而后者是很多人硬盘里面最占用空间的部分。因此我采用分别管理,多处备份的策略,具体来说:
- 所有的盘都采用单盘模式,不做raid;
- Disk1 3T 添加一个volume,用于下载,视频和音乐存储;
- Disk2 3T, 用于照片,文档的保存;
- Disk3 1.5T, 用于照片文档的备份;
- usbmount1 1T, 移动硬盘,ntfs格式,用于照片和文档的备份,在出现极端情况,还能顺利在各类windows电脑上读取。
除此之外,box, amazon cloud, baidu Yun, One Drive的备份都打开,重要文件存三遍~
下载方面:
- 使用transmission+flexget 负责PT养成,下载基本是6M/S, 上传也有1M/S;
- 使用aria2 负责网盘的下载,单个任务速度稳定在1M/S, 总任务达到4M/S;
娱乐方面:
- DSM的audio station 太方便了,现在听以前抓取和收藏的ape,flac,wav不要太方便;
- Video Station支持格式太少,还是用nfs方式,在电视上用xbmc播放;
- COPS for calibration;
- DS note, itunes server, Git server 通通打开,物尽其用。
目前看来非常满意,quickconnection 也超级方便,机器整体噪音不大。要说缺点就是机箱的蓝灯太亮,家里小姑娘总是想去给我关机。。。。。
|
|